小米巨变
This is an Insight article, written by a selected partner as part of IAM's co-published content. Read more on Insight
2016年,小米对其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改组,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以战略研究为中心的业务团队。
一月,我访问了位于北京北部的小米总部,那日天气寒冷、雾霾严重,当我和小米知识产权团队成员冒着严寒在附近商场吃饭时,迎来了北京的初雪。席间,大家反复提及在北京生活的艰辛。这个团队中的许多成员都从外地而来,投身于小米或智谷(小米最近并购的一家公司)。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包括深圳、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都认为自己投下了重注 — 赌的不仅仅是小米的未来,还有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前景。
Sean English曾是高通公司的一名律师,在第三方抗辩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经验,深知如何鉴别优秀的内部知识产权团队。他曾经帮助过60多位不同的高通客户(包括许多亚洲客户)处理专利主张和许可提案。尽管已有退休打算,他仍在2016年加入了小米,展现出他对该公司的充足信心。“我能分辨出一个团队是否疲软或者在技术上无力。”English表示,“这个团队的各方面都很优秀。”
English说他一直很想知道,为一家年轻公司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指导,帮助它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行业抢占一席之地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小米正好符合条件。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在2014年和2015年创下了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好成绩,在国内外引发轰动,而且经常被人拿来与苹果作比较,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似乎对此做法表示鼓励。虽然该公司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雷军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说:“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竞争可能太过激烈。在我看来,竞争再激烈一些才好。”
果真如他所愿。调查公司IDC报告,2016年小米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约36%,落后于苹果、华为以及Oppo和Vivo。然而,该公司去年在印度的销量大涨,2016年创收10亿美元。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小米是当地客户购买意愿最强烈的智能手机品牌。雷军承认公司早些年的增长速度过快,强劲势头可能有所减缓。然而,和该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负责人交流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正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雷军的支持下,这些负责人信心满满。
第一位员工
2011年末,王海兵接到了小米的邀请,2012年初,他成为了该公司第一位专攻知识产权领域的员工,举家搬往北京。他说,决定放弃迅雷(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知识产权主管的职位,是因为他相信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会成为知识产权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米发售其第一款耳机(Mi1)的前六个月里收到了30万份预订单。当时,公司员工总数还不到300人,法务部仅有一位律师。然而,王海兵却非常喜欢这个初创企业的氛围:“我上班第一天,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还在工作。”他回忆那种感觉“就像处于聚光灯下,全国都在关注着你”。

小米专利申请团队。该团队由王海兵主管(照片中间)负责,他在2011年成为小米知识产权部门的首位成员
虽然内心澎湃,但是经验告诉他,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初创企业来说,获取知识产权方面的资源向来不易。他当时受公司首席财务官的直接领导 — 从一开始,该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就直接由高层领导主导,独立于法务部的其他部分。入职第一个月,王海兵花了很多时间与公司各级人员会面,包括雷军和其他创始人,以了解小米的运营情况。“大多数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都会产生开销。”王海兵指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以客户的角度接触公司高管,尝试了解他们的需求。”
他用四周的时间准备了一份知识产权初步战略,结合他在富士康的工作经验(他称富士康是“了解知识产权的最佳地点”),分析了小米的知识产权资产及其面临的风险环境。他还研究了华为、高通、苹果和谷歌等公司处于相似节点时的做法。最后,他将提案浓缩成了20页幻灯片,直接向雷军演示。“当时,我仿佛再度参加了工作面试。”他回忆。
该战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部分,但传递的基本信息是小米承担不起忽略专利的代价。为了组建知识产权组合,雷军应该在内部研发和收购专利投入大量资源。提案还明确指出,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开疆辟土时,完全可以避免冲突。王海兵十分清楚,许多公司都拥有大型的移动通信专利组合。“我们没必要与所有公司为敌。”他对老板说。
表1.小米完成的主要专利交易
转让人 |
日期 |
详情 |
微软 |
2016年6月 |
微软转让了1500项专利,作为专利交叉许可和软件协议的一部分。 |
英特尔 |
2016年2月 |
转让包括至少332项与电子、软件和电信有关的美国专利,其中部分专利的原始受让人是美国芯片制造商LSI。 |
Broadcom |
2015年10月 |
转让了32项美国专利资产,这些资产原先为日本的Renesas Electronics所有。 |
中国本土的NPE
在王海兵准备小米的第一个知识产权战略时,金山公司(雷军创建的一家软件公司)首席执行官找到高智发明(IV)高管林鹏,问他有没有兴趣回中国发展。当雷军需要将所有精力投入小米的时候,张宏江接手了金山 — 他之前担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时曾与林合作共事。他希望与林联手,在中国创建一个类似于IV的实体。
助力小米发展从一开始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张宏江想成立一个基于咨询和投资的初创企业,在未来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给小米提供帮助。”林解释道。虽然这个项目让林很动心,但他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0年,必须确定这次转职具有长期潜力。他在2012年数次前往北京,在和雷军以及其他几位知识产权市场活跃人士会面后,他坚信中国即将迎来巨变。“我能感受到暗流涌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逐渐完善。”林回忆道,“最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的技术公司正在蓬勃发展。”
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张宏江和林于2012年创建了智谷。“我并不认为自己当时对这个集合体本身过于乐观,但确实是在对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大方向下赌注。”林回忆道。另外,这个新实体可以获得小米、金山和顺为资本(一家风投公司,雷军是创始合伙人)的直接支持。林承认小米公开支持一家本质是NPE的公司颇具风险,但他也指出,对于雷军这样经验丰富的投资人,首要考虑因素是人才。“我们在起步时十分耐心,以构建合适的团队和专利组合为目标。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能够给小米提供充分的保护了。”
智谷团队现已扩大到25人左右,成员拥有研发、法律和商业背景。经过两年时间,该公司已利用投资者的资金,通过收购和申请的方式,组建了包含1500余项专利组合。2014年,该公司通过投标募集了一项知识产权收购基金,用以扩大运营规模。投资方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还有TCL等私营企业。林记得,踏入2015年之际,智谷开始吸引海外投资者的兴趣,一些西方公司表达了投资意愿。但是到了2015年末,支持小米进军海外市场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迫切。
小米的总部设在北京海淀区。该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荣登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榜首

敲响警钟
第一声警钟在2014年12月敲响,小米在印度发售手机仅五个月就收到了印度法院的一纸禁令。原告爱立信向法院申诉,称其花费了三年时间与小米就一项专利许可事宜进行谈判,但未见成效。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米取得了销售手机的许可,条件是每售出一台手机要向法院缴纳100印度卢比(1.57美元)的保证金。该案件还在审理中。
小米知识产权战略部办公楼。该团队在小米收购知识产权基金运营公司智谷之后的新址。

此时,该公司的本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进行得很顺利。该公司在2014年提交了2700项专利申请,接下来的一年里将提交3600余项申请。然而,在诉讼和许可纠纷这类突发紧急情况中,这些申请却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与许可人进行谈判以及收购第三方权利的重要性达到空前程度。
2015年7月,知识产权部门迎来了新的负责人。王翔以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的身份加入领导团队,担任战略合作关系高级副总裁。“他负责管理公司的知识产权。我们应能在此方面取得进步。”雷军在当时说。林表示在他任职前期,王翔在知识产权相关业务上投入了大量时间。
彼时,小米和智谷的合并事宜首次提上日程。虽然智谷一直担当小米的独立服务提供商,但它也能在风险管理和专利收购等方面提供协助。然而,许可却是另外一回事。“许可谈判需要对业务作出权衡,因此对于不负责谈判的员工来说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林指出。这种机动性,连同保密性问题,加大了智谷向小米提供关于许可问题的有效建议的难度。
林组建了一个他信任的团队。据他回忆,智谷的服务吸引了很多公司的兴趣,但是当小米管理层决定接管智谷时,他并没有犹豫:“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米是智谷的第一个投资人,我对此很感激,而且我个人也愿意帮助这个公司取得成功,因此我们完成了这项交易。”
微软中国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该知识产权战略团队的初期成就包括2016年的交叉许可交易,小米收购了1500项微软专利并同意在其产品中预装微软的软件

携手并进
如今,王翔依然负责监管小米的知识产权团队,但是除了知识产权和供应链组合,他还全面负责小米的国际业务。如此一来,亲自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时间就变少了,但他直接管理着三个业务单元。王海兵作为知识产权部门主管,带领着一个约35人的团队进行内部知识产权研发工作,专注于专利申请。林鹏在智谷的团队成员几乎都加入了小米,组成了小米的知识产权战略团队,林鹏担任知识产权战略副总裁。孙豳之前是京东方的知识产权主管,她加入小米后担任首席法务官。
战略团队目前的两个主要关注点在于许可和收购。专注于这两个领域的团队得到了多个团队的支持,包括由多个研发领域的博士组成的技术团队,以及由法律专家组成的专利评估团队。“无论是购买专利、进行专利货币化还是申请新专利,都需要三个方面的能力。”林鹏表示,“必须要了解交易涉及的科技方面、法律方面以及商业方面,还需要将这些知识结合在一起。”English认为该团队相对年轻,而且具有科技方面的才华,这两点会让他们脱颖而出:“他们年轻、聪明、无所不知……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我们这些毕业已久的人犹豫观望的领域中。”
许可危机
2016年2月,小米通过股份购买协议正式收购了智谷,彼时林鹏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许可前线上取得进展。之前曾有许可人向公司提出合作条款,只是简单地说这是最终协议。浏览所有提案后,他意识到公司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危机。“我们在许可方面的开销惊人。”他回忆道,“这会消耗掉我们未来几年的大部分盈利,我们负担不起。”
林鹏的团队当时认为许多许可请求会很快升级成诉讼,所以他们首先集中精力建立了一个管理潜在攻击者的流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缓解风险。”林解释道。他强调,公司在谈判中支持知识产权发展,愿意与许可人合作。但他也指出,公司需要考虑哪些条款能助其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我们越成功,”他指出,“许可人收到的专利使用费就越多。”
林也赞同王海兵早前的说法:小米需要盟友。“我刚加入小米的时候就开始与微软谈判。”他说。这笔交易于2016年6月1日达成,有力证明了这个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团队的战略意图,还对两项主要目标贡献卓越 — 将许可负担降至最低,收购有价值的第三方知识产权。除了一项交叉许可外,小米从微软的专利组合中获得了1500项专利许可,还同意在其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预安装Microsoft Office和Skype软件。
该知识产权战略团队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开展运营,因此拥有自己的财务目标。林鹏指出,许可对于企业盈亏十分重要,不仅对于微软之类的主要许可人如此,对于天平另一端的公司来说也是如此,这些公司和小米不同,并非总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业务单元。“如果我们达成合算的交易,以更低、更合理的成本获取同样的知识产权,那么我们就能有效地创收。”他补充道。
收购脚步不停
与此同时,收购工作也在急速进行。智谷参考了小米之前完成的第三方专利收购,例如2016年从Broadcom收购美国专利。考虑到其最大投资者小米的情况,智谷或其基金(睿创基金)的收购集中于移动通信领域。智谷团队的收购工作一直以产品为核心。专利收购经理Glenn He指出:“就我个人而言,专利估值和我之前在Techinsights的工作有很大不同。我们不仅要对专利本身仔细研究,还要研究这个专利如何能真正契合公司的发展方向。”
表2.智谷完成的主要专利交易
转让人 |
日期 |
详情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2016年5月16日 |
376项同族专利,包括561项美国专利资产 |
Artois LLC |
2015年6月5日 |
包括七项有关网络通信技术的美国专利资产 |
Roussillon LLC |
2015年6月5日 |
包括九项覆盖无线电信技术的美国专利资产 |
Inventec Appliances (Jiangning) Corporation |
2015年6月1日 |
包括两项有关计算技术的美国专利资产:“自动切换窗口尺寸的方法”和“放大/缩小数字图像的方法” |
Inventec Corporation |
2015年5月22日 |
包括34项与个人电脑技术有关的美国专利资产(例如显示、BIOS更新、CPU温度控制、中文字符输入) |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oration |
2015年5月22日 |
包括七项与电信和移动设备技术有关的美国专利资产(例如加密、数据过滤、文档显示和3G) |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oration |
2014年4月25日 |
包括11项与电信和移动设备技术有关的美国专利资产(例如拨号方式、数字存储和国际通话) |
专利收购主管施伟说,几年前,很多专利中介并不熟悉智谷或小米。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收购团队向我展示了一个电子表格,上面记录了团队收到的数百条合作意向,分别处于考虑和谈判的各个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达成了交易。我问施伟,小米在与微软结成同盟后,是否会停止寻找收购超过1000项专利的大型专利组合的机会,他的回答是“如果有合适的交易机会就不会。”
帮助分析潜在收购目标的English说,该公司突破了传统的收购模式。“每个专利组合中都有大量专利充数,关键专利只占少数。只需有一两个重要专利能得到法院的重视即可。但是大型专利组合也必不可少,因为人人都关注专利的数量。”
许多特别紧急的许可问题得到了控制,这种情况下该团队开始进一步研究智谷及其睿创基金(该基金还有外部投资者)所聚集的专利面临怎样的前景。林鹏证实了小米会接替智谷作为该基金的合伙人。
成为行业权威
可以清楚地看出,小米正努力提升自己在知识产权行业的地位。从该公司为知识产权人才和知识产权积累贡献的资源就能看出其对知识产权的支持态度。然而,该公司也很希望许可人能够理解中国产品环境中一些特有的压力。
“我们当然尊重知识产权,但不合理的交易代价太大,必将危害长期可持续性。”林鹏说。他把不合理的许可提案形容成毒药,问道:“如果一项交易会影响业务可持续性,为什么还要做这笔交易?”小米联合了其他中国公司(如华为)呼吁许可人认清中国市场的特有条件,并在业务模式中体现这些差异。
专利池运营公司Via Licensing最近宣布在其AAC专利池中引入基于区域的费率标准,降低新兴市场(如中国和印度)中销售设备的专利费,毫不意外,小米对此公开表示支持。许可团队的成员表示Via最初给出了常规许可提案,但后来经过讨论,提供了他们认为更加合理的方案。“这是Via的主动之举,因此他们走出这一步是值得赞扬的。”林鹏指出,“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你能将其他公司拉入队列,我们很乐意支付相同的价格。但是如果费率合理,而且对我们来说有价值,我们也乐于提前接受。”
除了本地特有的因素,他表示许可人还需要考虑科技的发展趋势。“十年前,还没有芯片强大到能嵌入所有视频压缩功能。”他举例说,“因此电子制造商通过添加软件包来处理视频压缩。之后,原始设备制造商在组装时进行这项技术处理。但是如今,芯片功能已十分强大,足以嵌入大部分基本的视频压缩功能。”林鹏认为可以采用一种更高效的许可模式,让所有人在相同的时间支付相同的费用。但他承认旧习难改:“一直做相同的事是很容易的。”
小米的知识产权战略团队。后排(左起):Glenn He、Yajuan Wu、Bei Wang、Jana Shi、Chenhao Gao、Shuang Cheng、BingHu、NingXu、Hui Zeng, Na Wei、RanXu。前排(左起):Wei Shi、Paul (Peng) Lin、Lin Du

该公司还希望提升自己在标准设定领域的话语权。小米去年组建了一个标准团队,为无线领域的全球标准贡献自己的力量。该公司的目标是成为标准设定组织和知识产权政策的拥护者 — 为此,林鹏近期加入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协会的企业顾问团队。
行动计划
小米在2016年对知识产权部门进行重组,并购了专利集合体及咨询公司智谷,以专门设立一个由林鹏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单元。该公司正在考虑以更具战略性的方法投资知识产权,以便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技术产业内取得竞争优势:
- 小米在2011年聘请了第一批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员工,同年发售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从一开始,知识产权部门就独立于法务部,接受最高管理层的直接管理。
- 该公司是创立智谷的背后推力,智谷是中国最早的专利聚合体之一。该基金筹集公众和个人资金,共聚集了约1500项专利资产。
- 小米于2016年接管智谷,以吸纳可观的知识产权业务人才,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帮助小米进行许可工作以及推进专利收购。
- 小米的收购团队称,收购了1500项微软专利后,如果出现交易机会,他们仍会进行大规模专利收购。
- 该公司在标准协会和广阔的知识产权市场愈发活跃,以努力提高中国行业参与者的兴趣。
风险和回报
观察者对于小米进军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计划猜测已久,但现在看来,该公司可能会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继续专注于核心区域(中国和印度)。就近期在亚洲的发展来看,小米面对的诉讼风险依旧很严峻,但是林鹏却坚信小米能避开未来路上的破坏性诉讼。他指出,该公司已在印度以及其他中国以外的业务覆盖地区积累了高效处理诉讼案件的丰富经验。
许多知识产权从业者还担心,收入增幅放缓会影响该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然而,小米的全体成员都充满信心,他们相信最高管理层乃至雷军本人看重的是知识产权的长期战略价值。“没有别的选择。”English指出,“不严肃看待知识产权就没法做手机。”林鹏同意这种说法,他表示管理层“十分清楚,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必须投资于研发”。
与此同时,小米内部产生的专利数量并没有减缓的迹象。王海兵说他对公司进行研究之后衡量了专利组合的项目数量及研发人员数量,然后与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进行对比。小米工程师团队的现状让他满怀信心:“我现在还是每天都处于兴奋的状态。团队的热情正是企业精神的源泉。”English认为这就是小米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个年轻的团队想要征服世界,作为其中的一员感觉太美妙了。”
Jacob Schindler是《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亚洲编辑,常驻中国香港